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身科

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症的成因、预防和应对

青少年抑郁症的成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预防方法包括保持积极心态、坚持锻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等,应对方法包括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支持等。

一.成因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较高。约50%抑郁青少年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抑郁症。对双生子的研究也发现,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达70%以上,而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仅为19%。

2.生物化学因素

抑郁症的发生与脑内某些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的不平衡有关。这些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失衡可能导致情绪障碍。

3.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失恋、考试失败等)以及社会环境(如家庭矛盾、校园欺凌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抑郁。家庭环境的不和睦、父母争吵等因素也会使孩子内心压抑,长时间下来容易引发抑郁症。

4.心理因素

青少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面临着多种挑战和压力,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这些压力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交际的青少年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二.预防

1.保持积极心态

青少年应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多的负面情绪。

2.坚持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利于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建议每周进行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家人、朋友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情感支持和交流,有利于缓解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和夜猫子行为。

5.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

青少年应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如果发现自己的情绪持续处于低落、焦虑、抑郁等不良状态中,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

三.应对

1.心理疏导

对于轻度抑郁症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改善。家长、老师和心理咨询师可以与青少年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的困扰和需求,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

2.药物治疗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艾司唑仑等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以改善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青少年抑郁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增强其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4.家庭支持

家庭在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应对抑郁症带来的挑战。

推荐专家

吴斌

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
周一至周六8:00-17:30

关注微信,及时了解医院信息,也可24小时预约医生

健康一个孩子
幸福一个家庭